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贾岛一生性格孤僻,穷于炼字,没有交过多少朋友,更不用说什么达官贵人了。但是他的命不错,走路撞上了当时文坛领袖韩愈,韩愈还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和诗风,鼓励他参加科举。

有这样一位大人物在后边撑腰,贾岛也就不再做道士了,还俗参加科举。然而,由于他的性格因素,贾岛的科举之路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顺遂。唐朝的政坛纵然开明,也还是偏爱那些有政治头脑,会说话的人,一位性格孤僻的诗人,对于人情世故都没什么了解,想要一下子融入进官场之中,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结局我们作为局外人可以看得通透,然而贾岛作为局中人,作为一个不太典型的盛唐人,不论多么的不典型,心中总是还有着建功立业的热血的。所以才会在结识了韩愈之后决定还俗考取功名。说白了,可能就是之前觉得没有希望,而现在有了曙光,自然就迫不及待了。

盛唐最多的就是这种理想主义的人,想要治国理政的心人人都有,但是这个本事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而贾岛在科举考场上的一番表现,也配得上上文对他的评价,还请继续往下看。

贾岛参加科举,不过是凭着一腔热血和觉得朝廷中有人撑腰。说到准备,应该是一点都没有的,如唐朝当时流行的行卷,以贾岛性格之孤僻,估计是做不出来。他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的才华够高,无论多么恃才傲物也会被朝廷接受的,显然,他把官场想象的太美好了,即使一个朝代在政治上再怎么清明,终究也摆脱不了人的劣根性。

他在科举中作的诗名为《病蝉》,实际上在暗示自己,其中有“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这样两句,几乎是在明示朝堂上的人在阻碍他,对他不怀好意。你说,就这样的人,敢这么说话,放在现代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果不其然,那年的科举他被认定“无才之人,不得采用”,不仅如此,他还落得了一个“考场十恶”的名声,可谓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失败。失败后的贾岛想明白了,知道自己写的诗得罪了上面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但是事已至此,再无挽回的余地。

贾岛自己也很无可奈何,无奈之下选择了将自己的托物言志进行到底,才有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首《剑客》。其豪迈率性,与贾岛的诗风丝毫不相符,从这巨大的差距中,也能看出贾岛的心境变化有多么的剧烈。

剑客

作者: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全诗只有20字,不同于主流唐诗的蕴藉,这首诗在结构上几乎没有什么布局,只是简简单单的直抒胸臆,率性挥洒。

我用了十年的时间磨出这一把绝世宝剑,它如霜如电的刀刃还未曾在世间亮过锋芒。今天我把它带来,让你们全都看到这把宝剑,请问诸君,谁的心中憋着这世间不平之事?

言下之意很明显,我要用这把宝剑扫除天下的不平事,还世间一个太平。再引申一下,贾岛藏在这把剑里的思想呼之欲出。

很明显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贾岛在现实中没有这样一把宝剑,也不会花十年时间去打磨它。他是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积累下的才华当作了宝剑,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华兴利除弊,还世间一个清明。这里体现了贾岛作为一位盛唐人的思想,即使家境贫寒,即使出世为道,他也依旧渴望着明君盛世,尽情的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如果能够青史留名,谁又会甘心寂寂无名地埋没此生呢?

孔子说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贾岛的行为正是对这句话的印证,也说明了盛唐时期儒家影响力相比初唐的不断扩大。

最后我们来细究一下,既然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其中除了宝剑之外的几个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第二句中有两个意象出现,一个是君,一个是不平事。尤其是这个君的含义是比较模糊的,可能是知己,可能是赏识自己的上级,也有可能是指当时的皇帝、君王。

这三种情况是都有可能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贾岛这里以君为知己的可能性大一点。刚刚科举失利,平常人这时候对于朝廷应该是一种失望的态度,不会再这样急着献宝一样的像朝廷推荐自己,这是人的一种心理。

既然对朝廷失望,自然就寄希望于自己的知己能够理解自己的抱负,能够用自己的胸中所学为欣赏自己的人解决一些不平之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