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崔曙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百度百科

奉试明堂火珠译文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顶上凌空耸立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夜晚就像两个月亮升天,日晓月落高空一颗孤星。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天色明净珠光难以泯灭,云彩生起远望若有若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早就知晓在这太平盛世,有国宝必定出现在名都。

奉试明堂火珠注解

1
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
2
重屋:重檐之屋。
3
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4
夜来:入夜。
5
双月:指火珠、月亮。
6
满:一作“合”。
7
曙:天刚亮。
8
一星:指火珠。
9
天净:天空明净。
10
遥知太平代:一作“还知圣 明代 ”。
11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12
国宝:指火珠。
13
名都:著名的都城。

奉试明堂火珠赏析

唐代试律诗一般为六韵,此诗则是一首四韵诗的典例和佳作。毛奇龄《唐人试帖》根据荆冬倩“奉试”诗亦为四韵认为可能是当时官限如此,而直至后来,“奉试”诗才又变为六韵。

此诗寥寥数句就突出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点。首两句从明堂入笔点出火珠,接下来四句则写了火珠的光辉。作者以月与星作比,可谓妙绝。“夜来双月满”之“双月”,一实指天上的月亮,一喻指明堂的火珠,两者并举就说明火珠皎洁光白之至与天下月亮无二,仿佛又一轮明月遗落人间,两月同散发出柔和的微光为夜晚增添了不少景趣。夸张、衬托至极致。而“曙后一星孤”句对仗工整,描写的是天亮月亮落下后的景象:虽然月亮消失了,但火珠的光辉不减,就像一颗永挂天边的星星。“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二句,继续写火珠之光,写出了其珠光闪闪的特点。最后,诗人以颂扬作结。因火珠乃他国所献之宝物,有此盛事正说明国家之强大及时代之太平。结句遣字用词还算颇有气势,只是意义平平,未免落入俗套。

此诗虽有宫体诗味,但取景空阔,清明自然,不失名家气度。诗中“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一联历来受人关注。此联描写的是明堂上的火珠,在夜晚与月光相衬如同一双明月,而曙后天明月亮西沉时,火珠仍然如一颗孤星在明堂屋顶上闪闪发光。后来有人把“曙后一星孤”一句别解为崔曙死后只留下一个名叫星星的女儿。《分门古今类事》“崔曙一星”:“崔曙作《明堂火珠》诗云:‘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时称佳句。未几。曙卒。无子,惟一女,名星星。星,盖其谶也。”在这样的附会之下,“曙后一星孤”竟然成了诗谶。

作者简介

崔曙
崔曙[唐代]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更多

崔曙的诗(共21首诗)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查看译文
  •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查看译文
  • 《古意》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查看译文
  • 《颍阳东溪怀古》
    灵溪氛雾歇,皎镜清心颜。空色不映水,秋声多在山。世人久疏旷,万物皆自闲。白鹭寒更浴,孤云晴未还。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无以蹑高步,凄凉岑壑间。
    查看译文
  • 《对雨送郑陵》
    别愁复经雨,别泪还如霰。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查看译文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ff6043ac9bff60/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