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簨】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sǔnzhuàn

注音:ㄙㄨㄣˇ,ㄓㄨㄢˋ

笔顺读写:撇、横、点、撇、横、点、横折、横、竖弯钩、横折、横、竖弯钩、横、竖、竖、横、撇、点

部首:
笔画数: 18
结构: 上下
繁简对应:
五笔: TNNW
部外笔画: 12
统一码: 7C28
仓颉: HRUC
郑码: MYEO
四角: 88801
电码: 4680
英语翻译: a beam for hanging bells or drums
异体字: 𣕍𥬷𥬹𥯗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1. 古代悬挂钟、磬、鼓的架子上的横梁。

1. 竹器。

簨【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思尹切《集韻》《韻會》聳尹切《正韻》聳允切,𠀤音筍。《廣韻》簨虡。《釋名》所以懸鼓者。橫曰簨。簨,峻也,在上高峻也。縱曰虡。虡,舉也,在旁舉簨也。簨上之版曰業,刻爲牙,捷業如鋸齒也。《禮·明堂位》夏后氏之龍簨虡。《註》簨、虡,所以懸鐘磬。橫曰簨,飾之以鱗屬。植曰虡,飾之以臝屬、羽屬。

《集韻》雛綰切,音撰。竹器。《禮·喪大記》食于簨。徐邈讀。

《正韻》《考工記》作筍。亦作栒、𥯗

簨的方言集汇

◎ 粤语:seon2 seo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n3 [梅县腔] sun3 [台湾四县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