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刘黻    liú fú 宋代诗人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本    名
刘黻
字    号
字声伯,号蒙川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温州乐清
出生时间
1217年
去世时间
1276年
主要作品
《题江湖伟观》 《白石洞》 《拜无垢先生祠》 《饱啄》 《避寇》

简介

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蒙川,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生于宋宁宗嘉定十年,卒于端宗景炎元年,年六十岁。(宋史本传不载卒时年岁。此据传中‘年三十四,以淳熙十年试入太学’推得其生年,再合卒年得其年岁)早有令誉,读书雁荡山中。淳祐十年(1250)试入太学。次年,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论垓、荣专为朝廷去正人以成奸党之恶。痛言“其势必终于空国无君子,举朝无公论”。又上书谏幸西太乙宫,提到“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数,败降者相继,福何在耶?” 宝祐四年(1256),丁大全谄事太监,得宠于理宗,发兵包围相府,迫使丞相董槐辞职,黻激于义愤,和陈宜中、林测祖、陈宗、曾唯、黄镛等6人上书参劾丁大全奸邪误国,反被削去学籍,分别拘管他州,时称“六君子”。黻送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安置,其母解氏勉其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精切语辑成《濂洛论语》10卷。及丁大全败,得还太学。 景定三年(1262)中进士,对策触时忌,授昭庆军书记。咸淳二年(1266)三月,以太学博士召试馆职,四月除正字。三年正月,除校书郎,拜监察御史。首疏论内降恩泽之滥,建议窒内批,诏命必经三省。又上疏明正学,息异端。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使,知庆元(今宁波)府事。曾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并曾请建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九年,改朝奉郎,试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读。十年,丁母忧。 德祐元年(1275),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参政知事,不赴。及贾似道等死,陈宜中谋拥二王由温州入海,以兵迎黻共政,于是黻托宗祀于其弟成伯,率眷属随王邸入广东罗浮,罹时疫卒于海上,谥忠肃。其妻林氏随之举家蹈海而死。遗著有《蒙川集》10卷,此外有《谏坡奏牍》、《经帷纳献》和《濂洛论语》等。《宋史·刘黻传》赞黻“分别邪正,侃侃敢言,亦难能者”。

生平

刘黻从他童年开始,就在家乡雁荡山僧舍读书求学,前后达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学。这时正当蒙古灾金面下,南宋朝这黑暗腐败,妖邪当道,忠良被贬。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台官丁大全诬逐右丞相董槐,刘黻,陈宜中等六人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他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励。她说:“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为国尽忠直谏而获罪,这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亲的话温暖了他的心,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罢免后,刘黻回到了太学。不久,待御史陈垓诬劾程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刘黻面对忠良去位,忧愤不平,再次率领太学同上书理宗皇帝,揭露陈,蔡罪恶,并指出当今是“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为忠良伸张正义。以后,他还在《谏游幸疏》中,思古抚今,以历史经验教训,劝理宗皇帝忧勤治国,不要逸乐丧志。他在《论内降恩泽》中,劝阻皇帝妄加赏赐。甚至还提出了:“天下的事应当与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为是皇帝个人私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啊!”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没有被采纳,相反因为他直接触犯了当时宰相贾似道,遭到了压抑和排挤。 后来,刘黻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刘黻因母亲病故返回乡里持孝。这时国事愈非,继裹,樊失守,元伯颜率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贾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无心抵抗,败退扬州,江上全面溃师,南宋水陆军主力丧失殆尽。贾似道去位并死在贬斥途中,温州人陈宜中为宰相。这时已势如累卵,陈宜中无法挽回败局。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国都临安陷落。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到拥立益王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禹为副元帅。同年五月移帅府至福州。立赵瘴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这危难之秋,刘黻毅然离家奔赴国难,来到福州共谋救国。陈宜中任左丞相,刘黻,陈文龙为参加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师。可是形势急剧恶化,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益王在陈宜中等扶护下渡海逃至广东潮州,刘黻随军到了罗浮(今广东省增城县境内),不幸患病去世,终年六十岁。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见国事已非,为保全名节,携带家人投海为国殉难,可谓全家忠烈! 刘黻著有《谏坡奏牍》,《薇坦制稿》,《经惟纳献》诸书,他航海时随身携带,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刘黻亡故后,他的弟弟应奎裒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遗稿》十卷,现只存传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刘黻的诗文淳泊奋励,寄意深远,深深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思想情感。 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早在太学读书时就伏阙上书抨击权奸,屡遭贬斥压抑;尤其是在国都陷落败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忠勇。他是温州历史上令人敬仰和怀念的人物,现如今,乐清县西联乡左原岭头还有刘黻的衣冠冢。

史载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闻,读书雁荡山中僧寺。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迫逐去国,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大概言朝廷进退大臣,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书十卷,名曰《濂洛论语》。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劾黄之纯,二公罢出,六馆相顾失色,黻又率诸生上书言: 黻等蒙被教养,视国家休戚利害若己痛养。朝廷进一君子,台谏发一公论,则弹冠相庆,喜溢肺膺。至若君子郁而不获用,公论沮而不克伸,则忧愤忡结,寝食俱废。臣闻扶植宗社在君子,扶植君子在公论。陛下在位几三十年,端平间公正萃朝,忠谠接武,天下翕然曰:“此小元祐也。”淳祐初,大奸屏迹,善类在位,天下又翕然曰:“此又一端平也。”奈何年来培养保护之初心,不能不为之转移。 祖宗建置台谏,本以伸君子而折小人,昌公论而杜私说。乃今老饕自肆,奸种相仍,以谄谀承风旨,以倾险设机阱,以淟涊盗官爵。陛下非不识拔群贤,彼则忍于空君子之党;陛下非不容受直言,彼则勇于倒公议之戈。不知陛下何负此辈,而彼乃负陛下至此耶? 当陛下诏起汇髦之秋,而公许起自家食,正君子觇之,以为进退之机。乃今坐席未温,弹章已上,一公许去,若未害也,臣恐草野诸贤,见几深遁,而君子之脉自此绝矣。比年朋邪记焰,缄默成风,奏事者不过袭陈言、应故事而已。幸而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一之纯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况今天下可言之事不为少,可攻之恶不为不多。术穷桑、孔,浸有逼上之嫌;势挟金、张,滥处牧民之职。以乳臭騃子而躐登从橐,以光范私人而累典辅藩。钱神通灵于旁蹊,公器反类于互市。天下皆知之,岂陛下独不知之。正惟为陛下纪纲者知为身谋,不为陛下谋。陛下明烛事几,讵可堕此辈蒙蔽术中,何忍以祖宗三百年风宪之司,而坏于一二小人之手耶?臣汝腾,陛下之刘向也,则以忠鲠斥;臣子才、臣栋、臣伯玉,陛下之汲黯也,则以切直罢。遂使淳祐诸君子日消月磨,至今几为之一空。彼诚何心哉? 高宗绍兴二十年之诏,有谓“台谏风宪之地,年来用人非据,与大臣为友党,济其喜怒,甚非耳目之寄。”臣窃观近事,不独台谏为大臣友党,内简相传,风旨相谕,且甘为鹰犬而听其指嗾焉。宰相所不乐者,外若示以优容,而阴实颐指台谏以去之;台谏所弹击者,外若不相为谋,而阴实奉承宰相以行之。方公许之召也,天下皆知独断于宸衷,及公许之来也,天下亦知尝得罪于时宰,岂料陛下之恩终不足恃,宰相之嗔竟不可逃耶? 陛下万机之暇,试以公许、之纯与垓、荥等熟思而静评之,其言论孰正孰邪,孰忠孰佞,虽中智以下之主,犹知判别是非,况以陛下明圣而顾不察此?近见公许奏疏,尝告陛下揭至公以示天下;垓则以秘密之说惑上听,公许尝告陛下以宠赂日章,官邪无警,欲塞幸门,绝曲径;垓则纵侠客以兜揽关节,持阔扁以胁取举状,开赂门以簸弄按章。至若之纯之告陛下,力伸邪正之辩,明斥媚相之非,謇謇谔谔,流出肺肝;荥身居言责,闻其风声,自当愧死,尚敢妄肆萋菲,略无人心乎? 且陛下擢用台谏,若臣磊卿、臣咨夔、臣应起、臣汉弼、臣凯、臣燧,光明俊伟,卓为天下称首,然甫入而遽迁,或一鸣而辄斥,独垓、荥辈贪饕顽忍,久污要津,根据而不拔,刘向所谓“用贤转石,去佞拔山”者,乃今见之,可不畏哉?矧今国嗣未正,事会方殷,民生膏血,朘削殆尽,所赖以祈天命,系人心,惟君子与公论一脉耳。小人以不恤之心,为无忌惮之事,其意不过欲爵位日穹,权势日盛,以富贵遣子孙耳,岂暇为国家计哉。 自昔天下之患,莫大于举朝无公论,空国无君子。我朝本无大失德于天下,而乃有宣、靖之祸,夫岂无其故哉?始则邪正交攻,更出迭入,中则朋邪翼伪,阴陷潜诋,终则倒置是非,变乱黑白,不至于党祸不止。向使刘安世、陈瓘诸贤尚无恙,杨畏、张商英、周秩辈不久据台纲,其祸岂至此烈。古语云:“前车覆,后车戒。”今朝廷善类无几,心怀奸险者,则以文藻饰佞舌;志在依违者,则以首鼠持圆机。宗社大计,孰肯明目张胆为陛下伸一喙者,则其势必终于空国无君子,举朝无公论。无君子,无公论,脱有缓急,彼一二憸人者,陛下独可倚仗之乎? 若垓之罪,又浮于荥,虽两观之诛,四裔之投,犹为轻典,陛下留之一日,则长一日之祸,异时虽借尚方剑以砺其首,尚何救于国事之万一哉? 又曰:“自昔大奸巨孽,投闲散地,惟觇朝廷意向,以图进用之机。元祐间,章惇、吕惠卿皆在贬所。自吕大防用杨畏为御史,初意不过信用私人,牢护局面,不知小人得志,摇唇鼓吻,一时正人旋被斥逐,继而章惇复柄用,虽大防亦不能安其身于朝廷之上。今右辖久虚,奸臣垂涎有日矣。闻之道路,馈遗不止于鞭靴,脉络潜通于禁近,正陛下明察事机之时。若公论不明,正人引去,则迟回展转,钧衡重寄,必归于章惇等乃止。今日之天下,乃祖宗艰难积累之天下,岂堪此辈再坏耶?” 又谏游幸疏曰: 天下有道,人主以忧勤而忘逸乐;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自昔国家乂安,四夷宾服,享国日久,侈心渐生,若汉武帝之单于震慑,而有千门万户之观,唐明皇之北边无事,而有骊山温泉之幸。至于隋之炀帝,陈之后主,危亡日迫,游观无度,不足效也。尧、舜、禹、汤、文、武之竞业祗惧,终始忧勤,《无逸》言:“游畋则不敢,日昃则不暇食。曷尝借祈禳之说,以事游观之逸。比年以来,以幸为利,以玩为常,未免有轻视世故、眇忽天下之心。单于未尝震慑,而有武帝多欲之费耗;北边未尝无事,而有明皇宴安之鸩毒。 陛下春秋尚少,贻谋垂宪之机,悉在陛下,作而不法,后嗣何观?自十数年间,创龙翔,创集庆,创西太一,而又示之以游幸,导之以祷祠,蛊之以虚诞不经之说。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积久惯熟,牢不可破,谁得而正之?且西太一之役,佞者进曰:“太一所临分野则为福,近岁自吴移蜀。”信如祈禳之说,西北坤维按堵可也。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数,败降者相继,福何在邪?武帝祠太一于长安,至晚年以虚耗受祸,而后悔方士之缪。虽其悔之弗早,犹愈于终不知悔者也。 大凡人主不能无过,脱有过言过行,宰执、侍从当言之,给舍、台谏当言之,缙绅士大夫当言之,皆所以纳君于当道者也。今陛下未为不知道,未为不受人言,宰执以下希宠而不言,与夫言之而不力,皆非所以爱陛下也。其心岂以此为当而不必言哉?直以陛下为不足以望尧、舜、禹、汤、文、武之主,而以汉武、明皇待陛下也。 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咸淳三年,拜监察御史,论内降恩泽曰: 治天下之要,莫先于谨命令,谨命令之要,莫先于窒内批。命令,帝王之枢机,必经中书参试,门下封驳,然后付尚书省施行,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臣睹陛下自郊祀庆成以来,恩数绸缪,指挥烦数,今日内批,明日内批,邸报之间,以内批行者居其半,窃为陛下惜之。 出纳朕命载于《书》,出纳王命咏于《诗》,不专言出而必言纳者,盖以命令系朝廷之大,不能皆中乎理,于是有出而复有纳焉。祖宗时,禁中处分军国事付外者谓之内批,如取太原、下江南,韩琦袖以进呈,英宗悚然避坐,此岂非谨内批之原哉?臣日夜念此,以为官爵陛下之官爵,三省陛下之三省,所谓同奉圣旨,则是三省之出命,即出陛下之命也,岂必内批而后为恩?缘情起事,以义制欲,某事当行,某事当息,具有条贯,何不自三省行之,其有未穆于公论者,许令执奏,顾不韪欤。 元祐间,三省言李用和等改官移镇恩例,今高氏、朱氏,皆举故事,皇太后曰:“外家恩泽,方欲除损,又可增长乎?”治平初,欲加曹佾使相,皇太后再三不许;又有圣旨,令皇后本家分析亲的骨肉闻奏,亦与推恩,司马光力谏,以为皇太后既损抑外亲,则后族亦恐未宜褒进。乃今前之恩数未竟,后之恩数已乘。宰执惧有所专而不敢奏,给舍、台谏惧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数年,将何以为国?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四年,改正字,言:“正学不明则义理日微,异端不息则鼓惑转炽。臣非不知犯颜逆耳,臣子所难,实以君德世道,重有关系,不容不恳恻开陈。疏上逾日,未蒙付外。孟轲有云:‘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臣忝职谏省,义当尽言,今既不得其言,若更贪慕恩荣,不思引去,不惟有负朝廷设官之意,其于孟轲明训,实亦有慊。” 会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又请建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九年,改朝奉郎,试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兼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读。上疏请给王十朋祠堂田土。十年,丁母忧。明 年,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死,宜中谋拥二王由温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将逊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 初,陈宜中梦人告之曰:“今年天灾流行,人死且半,服大黄者生。”继而疫疠大作,服者果得不死,及黻病,宜中令服之,终莫能救。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黻有《蒙川集》十卷行于世。

诗选

白石洞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
  夜坛星斗近,秋阁洞天寒。
  泉滴疑传漏,人危怯倚阑。
  降魔孤剑在,却并御书安。

拜无垢先生祠

中兴遗此老,梦寐亦中原。
  泣血两朝事,披肝一万言。
  名方登禁掖,身已谪南源。
  苦学无寒暑,双趺片石存。

饱啄

饱啄天这分,吾何泣远涂。
  落身近南粤,结梦屡西湖。
  雇仆知乡谊,依僧免屋租。
  新栽窗外竹,照月照同癯。

避寇

戊午九月十,汹汹群寇生。
  疋枹与赤水,参会童石氓。
  烹牛饫凶竖,剚人谄妖灵。
  长驱无龃龉,四境腾沸羹。
  野庐竞趋察,廛市争奔城。
  啼号震暮夜,阴气昏冥冥。
  携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罂。
  鸡豕头骈阗,肋息惊吞声。
  宇内同一胞,何事起搀枪。
  据险恶氛聚,血牙余种狞。
  原岭迤巢穴,习头号惟轻生。
  掷首视为戏,揭竿谁敢撄。
  父老谓曩日,草窃恣横行。
  郡将出奇计,一勦诸峒平。
  老熊痛已定,悍虎谋方兴。
  若非急讨捕,终难保桑耕。
  官兵驻大曷,警报驰飞星。
  探旗逼军旅,登城罗义丁。
  菱角隐阨塞,松明通晓更。
  山前号令肃,铃阁筹算精。
  疋马熟往来,老穉倚以宁。
  溪潜鳞且遁,林散翼亦惊。
  顾予久放逐,逢此增令俜。
  夜寝不忍睫,朝餐何所营。

别闻益谦大有

岁事十分九,吾为梅岭行。
  人皆忧路滑,天独惜霜晴。
  公讼无今古,忠臣有死生。
  玉溪一杯酒,话别若无情。

别修门

晓发别修门,湖山雾气昏。
  百年培正脉,今日罪忠言。
  列节关宗社,生还赖圣恩。
  部天天不语,顾及见亲存。

丙辰吟

熙宁岁丙辰,海内厄安石。
  庆元岁丙辰,伪学禁如织。
  宝佑复丙辰,衣冠堕荆棘。
  龙蛇数云恶,郑玄炳先识。
  诸生不齚舌,投荒诚予职。
  鸺鹠号屋头,鼯鼠搅床侧。
  云集肤已粟,日出汗欲亦。
  瘴疠半南州,可轩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苍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读易。

病鹭

得汝相依若友朋,无端鸣啄顿伶俜。
  莫亲野水应生梦,几立斜阳不整翎。
  肩耸可齐工部瘦,神清犹逐楚臣醒。
  人言气习多濡染,却笑吾今鬓亦星。

锄荒种新雨,擢秀美且艳。
  生理未羞窄,采撷足饫餍。
  每擅筐筥芳,湘以盐与酽。
  舌根多嗜珍,味尔乃针砭。

沧浪阁为王宪使赋

独得萧台趣,心清不受尘。
  我多临水屋,谁是濯缨人。
  波渺涵天阔,沙渟印月真。
  忘机有鸥鹭,浑不厌相亲。

万卉争献奇,小草亦足贵。
  四时春不断,可识天地意。
  穉子谨勿斲,叶叶含元气。
  不皆讶姑息,姑息特细事。

呈赣守陈千峰先生

此行滩最险,犹幸拜先生。
  身与天俱远,心惟月共明。
  家书何日到,世路几时平。
  岁晚嗟寥落,春风独满城。

呈径畈徐左司

五载相违一日过,巷无车迹有樵歌。
  因嗟世上深危证,合住山中养太和。
  蔓草不知春事去,梅花曾识岁寒多。
  予今问道三千里,白发双亲可奈何。

城中有高树

城中有高树,与我相为邻。
  薄味生古道,静坐疏今人。
  渊明酷爱菊,张翰勤思莼。
  莼菊我何有,一杯天地春。

出邑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岭遥。
  云深山失树,月上海生潮。
  县小官租急,年荒酒户销。
  且寻僧舍泊,第一免喧嚣。

春雪和谭知县韵酬北枝

雪到南边不论春,倚阑万象纵横陈。
  糢糊世界山川老,轩豁人心宇宙新。
  镜沼窥鸾应眩眼,蓝关拥马最伤神。
  功名悟到空花处,输与当年高卧人。

此意

此意苍苍晓不难,罚令狂士受饥寒。
  春风纵好惟贪坐,夜月虽明亦懒看。
  杜老却因贫得句,陶潜非为拙辞官。
  世情一味嫌清淡,多刈幽兰种牡丹。

次酬陈云谷

书空咄咄懒题诗,深愧敲门客问奇。
  向晚小窗闲远眺,西风吹雾出秋峗。

次酬胡编校

癯然同旦过,一饭鼓鱼音。
  树俗情全懒,忘言道亦深。
  斜阳浮野马,明月照栖禽。
  谁续梅花赋,相期铁石心。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

癖为看书借壁光,肯随鹏鷃论行藏。
  听僧鱼鼓斋粮办,留客茶杯礼数常。
  小屋槃姗贫巷静,矮檐伛偻笑身长。
  黄花也识人寥落,不待重阳已吐香。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

紫气曾临屋有光,老僧相对说修藏。
  貌癯渐觉衣冠古,交淡谁知道谊常。
  文类锦机君独艳,才如袜线我无长。
  近来司得安心法,菜饭蒲团一炷香。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

一屋中含万象光,掩关独坐类龟藏。
  梧桐弄月思康节,枫柞吟秋忆履常。
  晤到中年心更懒,人从多难识应长。
  几回梦觉南窗下,闻得邻家煮稻香。

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

野寺坐寥閴,跫然闻足音。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次酬五羊李子先见寄

山深万木寂,一片古心枯。
  昨夜梅花月,相期道不孤。

次酬杨德中

丹心炯炯老天知,莫问人间识者稀。
  孤雁过门思古荡,慈鸦满树忆重闱。
  醉因酒贱歌丰岁,寒觉衣单恋晚晖。
  珍重五穷同寂寞,忍教结柳向谁归。

次何爱山喜雨韵

梵宫默祷托炉烟,火繖愁张六月天。
  雨倏随车符蚁垤,水分沃野免龟田。
  已知帘影多琴暇,更与花封结饭缘。
  坐听四方同润泽,庶几大有特书年。

次胡潜父先辈

圣世如何肯弃贤,唐书笔削赖君传。
  山云相望三千里,岭雾同游恰一年。
  才刃固难居众后,智囊犹欠独几先。
  嗟吁寄迹寒梅下,白首青灯哭诉天。

大龙湫

总是佳山水,龙居又不同。
  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
  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
  高秋看不厌,宴坐雨声中。

代寿徐意一参政

东南仁气氲堪舆,武夷相望钟真儒。
  考亭西山接伊洛,望庭坦荡除榛芜。
  意一先生续正传,刚以直养轲其徒。
  端平御史凛风节,历历抗疏诛奸谀。
  爱君优国根性天,实与名称名非沾。
  艺祖所谓社稷臣,四海欢呼登政途。
  津梁善类植泰道,柱石明堂开远模。
  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瘉。
  共期圣祉登嵩华,长使廊庙闻都俞。
  黎元翘首望太平,愿斡圣化还唐虞。

悼承龙坡居士

世教嗟芜棘,独立狷者俦。
  寄隐万卷林,不知霜满头。
  抗论异端自,观志天爵修。
  一室即著庭,圣贤时与酬。
  编摩发云汉,千古芸香留。
  毋云食报邈,诸郎稼方收。

悼使君赵计院

我作寿公诗,倏闻公已古。
  道路涕行人,田闾愕农父。
  谓公肫肫仁,润泽溢横浦。
  谷我艰尔振,寇我惊尔抚。
  涉我病尔梁,役我殚尔宇。
  冬我瘴尔雪,夏我魃尔雨。
  饮乡罗俎豆,建学闱仪矩。
  善政袭西都,文风被东鲁。
  阖一郡三邑,担簦白绣斧。
  草木为动色,禽鱼亦掀舞。
  谁趣玉楼文,竟夺鲤城主,
  人物落晓星,如公不多数。
  岂但贺白伦,端与间平伍。
  我崎岖远来,不绝命如缕。
  凄风守憔悴,暖竟勤噢咻。
  我生特蝗粟,公死即倾柱。
  顾我莫赎公,龙德啬下土。

悼许氏柔则

青青北山柏,苍苍南山松。
  属彼冰雪姿,无言意趣同。
  造物何冥冥,摧以头夜风。
  伤心复伤心,忍听风中钟。

道源

父师兄弟一堂深,貌像如生世所钦。
  直向端倪明万古,不专占毕诏来今。
  地灵香火溪山护,岭近衣冠岚雾侵。
  各派万流同一水,来从濂洛洗人心。

得弟书

我自甘流落,翻令汝不眠。
  世嗤伯氏拙,家赖阿奴贤。
  地恶烟为瘴,书迟日作年。
  何时风雨夕,炙火勘新编。

登用法西郭别城友

久静还思动,离觞江上斟。
  文章关世道,科目坏人心。
  门掩溪云早,舟横野水深。
  清猿水解事,应向故山寻。

东皋

天然岩壑怪,官况此中闲。
  台阁人烟上,阑干树影间。
  引泉归月沼,分菊上秋山,
  咫尺神仙洞,听笙忘却还。

东坡竹石

坡翁北归留戏笔,数竹离奇生磈石。
  世如有凤必先知,碌碌凡禽谁得识。
  风不声兮月不影,山僧笑我移枯瘠。
  岭耻每苦烟瘴深,烟瘴何曾祸忠直。
  天使无垢来此邦,要与坡翁发真迹。
  大书特书等傲岸,方寸一虚隘八极。
  何年移植蓬莱宫,清风逼人寒半壁。
  枝可磨,叶可摘,
  石上根,祗如昔。

董孝子行

嵊有董孝子,父病刲其肝。
  肝还犹可刲,一念充之难。
  遗体戒毁伤,此毁乃为完。
  萧条村落区,四顾药饵艰。
  亲病日且革,不疗保由安。
  有父始有身,无父身奚存。
  裂肝粥以进,果获急证宽。
  嗟哉古道阒,天纪纷夷残。
  讼讟滓官府,县尹悲溢颜。
  惓惓敦教化,各各还根元。

斗山接待

云水无南北,几人相往还。
  井深应接海,石显为开山。
  佛塔寒流上,渔帆夕照间。
  保当脱尘鞅,分石伴僧闲。

杜工部

禾黍秋深泣乱恼,尽将岁月付於诗。
  天高有语云霾隔,夜半无眠神鬼知。
  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难死应迟。
  自从大雅收声后,赖有篇章续楚辞。

对月

三千里外无家客,四十年间苦学人。
  山隔不知云近远,祗将明月作乡亲。

二月十五日游兴教寺

一僧癯似竹,结坐对观音。
  但见夕阳过,不知春事深。
  茗芳留野客,树老集巢禽。
  卓锡泉千古,冷然照此心。

访石门洞

洞中谁是主,一树野桃开。
  仙驾青牛去,瀑疑碧汉来。
  门闲云阖辟,山好客徘徊。
  已拟归休日,临溪筑钓台。

访西湖

东风吹客到西湖,汀草沙禽半识吾。
  惟欠数间茅屋在,种梅花处伴林逋。

风水

不雨五十日,一雨生意回。
  讵料雨复痴,日日闻震雷。
  中元节倏居,巨飚瓷喧豗。
  故挽水倒流,能撼山欲摧。
  掀茅与扬沙,境境人号哀。
  余禾垫西甽,大木横荒垓。
  芝田逮楠溪,廛井归丘莱。
  飘骸填港汇,悲魄栖山隈。
  吁嗟今之人,瘥札相辘轠。
  吁天岂耄昏,静□□□□。
  积乖必致盭,养烬终成炲。
  造化一感应,予夺何必哉。
  未闻豳诗官,租税星火催。

逢腊

一岁忽逢腊,倚阑清气浮。
  雪飞浙山上,月照楚江头。
  家远易成梦,酒悭难散愁。
  读书果何补,自笑不骑牛。

赋何明府爱山堂

终日看山终日好,山不悦人人不老。
  爱山谁识爱山心,瘦竹长松兼碧草。

赋林氏集云庵

云入此山深,余常拄瘗行。
  客樵分茗处,碑碛半苔侵。
  地僻终招隐,池清独照心。
  顺宁皆是道,谨勿厌书林。

赋鹿岩贾司理所筑怀京台

铜驼无万里,长忆再游难。
  岁月英雄老,山河草木寒。
  梦随归雁远,愁赖酒杯宽。
  寂寞先朝事,斜阳莫倚阑。

赋求仁斋和赵使君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赋顽石从寄中上人

一日复一日,坐来空世尘。
  清潭常见月,老木不知春。
  室静佛为证,山深石作邻。
  莫询门外路,风雨暗荆榛。

赋望云寮

家山一望三午里,华发双亲七十稀。
  自许朴忠宽社稷,谁知甘旨悮庭闱。
  菜根有味逢春雨,草色无边傍日晖。
  总总白云保处是,夜寒结梦但东归。

赋韦轩

人性之偏惧不知,西门为此佩柔皮。
  报巫依旧伤于仇,涵养工夫熟者谁。

赋渔村晚照

自许同渔乾,筑庐云水乡。
  利名俱是幻,鸥鹭亦相忘。
  古塔明秋树,归舟动夕阳。
  临流不尽意,何必问潇湘。

赋云山阁呈贰车

万山列屏障,来往一溪云。
  倚槛古今异,望阙南北分。
  地清梅是主,天阔鹭成群。
  唐相经行处,勋名更属君。

古兴和饶云峰韵

贫妇守蓬藋,憔悴无颜姿。
  挈瓶养公姑,肯涉山径蹊。
  夫君昵浮响,疏越成暌离。
  家欠蚕织具,茹苦宁力支。
  叫天天不应,听彼风雨迷。
  明月古玄镜,清夜长分辉。
  见月如见君,此道惟心知。
  造化毋群动,一耦仍一奇。
  得耦固有分,失意吾何悲。
  绿发已改色,素节难转移。
  君有内觉时,伯牙逢子期。
  贱妾命犹纸,青灯傍低墙。
  群艳逞春娇,半叶难言芳。
  手织补天线,五色生辉光。
  主家不顾盼,内美谁铺张。
  妾命痛在身,病痞非病狂。
  滴滴肝胃泣,奚暇宫样妆。
  层阴阁深燠,雨露胶雪霜。
  犹记承恩时,曾不一饷忘。
  忠劝勿饮酒,□恕乃溢觞。
  妾心谅安往,勿饮君寿长。
  渠知沧海深,难以升斗量。 癸丑九月苦雨和宋饮冰韵 旱潦苦伤稼,景象难休休。
  老农早夜祝,愿见虞与周。
  弥望泪欲滴,相对如楚囚。
  苍天叫不应,空使霜白头。
  市廛强喧饰,村落多阒幽。
  偻指千载间,曾无三两秋。
  灶冷蛙产釜,翁闲埃积蒭。
  长此更不已,菜色沦荒丘。
  阳精赫阴霾,庶宽漆室忧。

贵溪道中

自昔输忠多贾祸,逢人何敢说抨弹。
  三杯村酒逐时醉,五里堠碑随处看。
  行李无金童仆叹,深林有虎路涂难。
  流行坎止吾儒事,但把胸中易自宽。

过白沙

出郭才数里,片景尽渔家。
  夜静惟闻犬,潮平不见沙。
  寒风欺槿叶,淡月让芦花。
  世路几销歇,一翁常施茶。

过富阳

是非终有定,世路苦多屯。
  山色难留客,江湖亦送人。
  牛羊寒日晚,桑柘一阳新。
  早悟深矰缴,山中合隐沦。

过柘溪得西字

晴雨春无定,东风忽转西。
  地肥桑眼大,天暖麦须齐。
  食顿寻幽所,舟行畏恶溪。
  野禽如避客,飞上半山啼。

韩文公

斯文久矣叹荆榛,一疏披忠彻紫宸。
  不忍中原沦左袵,甘寻南土作累臣。
  邹轲以后功何逊,鲁道于今脉尚新。
  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韩木亦悲春。

一雨连三月,当秋乃亢晴。
  不知老天意,何忍悮民生。
  川竭无云起,山凉有月明。
  忧时心欲折,空听海鱓声。

和陈大庾新建邑庠讲堂

从来道体播翔沈,黉序舂容领佩衿。
  庭草静中春不老,岭梅孤处日相雪。
  艮蒙已探圣贤蕴,剥复方知天地心。
  赖有诸公扶大道,如予未害入深林。

和酬黄霞砀见寄

此心难与俗人言,终日深居养浩然。
  学到苦时方见道,数当厄处不由天。
  烟霞约客成三友,风雨忧时及四边。
  珍重故人相劳苦,器之元与铁同坚。

和酬刘监岳

四十余程到庾磁,到来无日不看山。
  誓持冰雪松筠操,肯学春风桃李颜。
  一饭不忘三祝处,瓣香何慊二忠间。
  梵宫咫尺骚坛近,犹愿奚囊续往还。

和酬张梅野

郭行载酒相挈提,蹑根探窟天津如。
  相逢何必皆亲知,天地许大犹吾庐。
  矫首梅涧迹若疏,舂容婉画妨清醵。
  诗如琴弦分疾徐,惊我一声聋聩初。
  萧萧白日金仙居,东西求仲时从之。
  静对夕阳搴红蕖,或听夜雨怜翠榈。
  国步孔棘须神医,纵有鹊醯谁信渠。
  风传西事方解围,愿君勿藏圯上书。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至理要一切,精微实高广。
  寄之形气中,今来齐古往。
  众曜列太空,环侍惟斗仰。
  变化妙不测,虚灵本常朗。
  井坐识易陋,帘窥学云罔。
  静玩感兴篇。剖陈如指掌。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阴阳著太极,万化惟一中。
  权衡迭轩轾,枢纽相始终。
  人受命以生,今古穉耄同。
  彼昏自不觉,安用尤聩聋。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
  元气无奇耦,鱼跃茑自飞。
  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
  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
  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
  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造化洩元秘,河洛图书出。
  龟龙亦何心,以灵乃受役。
  微旨竟先天,妙用普经国。
  三圣受心印,执中数语毕。
  诂学长枝蔓,往往胶陈迹。
  伟哉千载下,元公指无极。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文盛起太息,姬壤半沦夷。
  仁积天所亲,道丧人已离。
  霸图迭雄长,明诅兴自兹。
  天纲久不竞,览卷空涕洏。
  日月照干戈,风雨撼璧珪。
  仲尼不梦周,世道无复为。
  元气日以薾荏苒朝露悲。
  嫠妇抱隐忧,忠矣非知机。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宇宙浩无际,主静即其纲。
  静非寂以槁,密运治乃良。
  公明闓晏灿,忠悫消强梁。
  山河帝居壮,日月天德光。
  八荒囿一和,此界均彼疆。
  鸱鸮息昼鸣,凤凰梧桐翔。
  黔黎歌尔极,逢掖趋大方。
  皇风播品物,道辟淑运昌。
  枢机不盈握,妙斡见弛张。
  奈何动志静,反袂千古伤。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气蟋壤穹。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虞功。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东都党锢祸,机阱深九渊。
  标榜起俊厨,接踵沈黄泉。
  西园久握爵,龙门昧几先。
  忠魂招不返,炎祚孰以绵。
  谅矣文君痴,犹觊冷烬然。
  吁嗟万钧压,一线那能牵。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坤舆载五岳,乾象垂三光。
  术极宰元化,俯仰无低昂。
  一理贯万有,形色皆停当。
  晋风竞清谈,幽眇夸辉煌。
  坐销白昼尽,狐兔睨其旁。
  天地亦为愁,何但颓偏方。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立朝观大节,炳炳在行已。
  李唐号多才,屹立整颓纪。
  前狄后有韩,高风世仰止。
  孤忠翼正祚,大论辟非礼。
  老榦挺冬岭,明魄浸秋水。
  均抱扶世心,勋学岂殊轨。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默观羲圣书,先天著复坤。
  画画妙理具,森立河图文。
  宇宙斡生意,日月棕辞奔。
  乘承著不息,反穷性存存。
  透彼名利关,沿此道义门。
  用功不精密,频复何由敦。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诗道发金石,世苦壁听讹。
  正色落刍荛,一掬真意多。
  众窍本虚寂,其如天籁何。
  不悟康衢谣,不识黍离歌。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礼乐节性情,工夫贵深省。
  爱亲笃冰履,酬世尚锦絅。
  勿任忘与助,一敬收众骋。
  威仪筋骸束,趣味精神领。
  相彼屋漏中,森若指见炳。
  穷达付天分,灵光勿随境。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要。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
  浮云岂不翳,昭晰谁其昏。
  笔削匪烂报,执拗开乱原。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灭宗,一透船汞关。
  菩提司非树,刀圭诧灵丹。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儒先著有训,整辔皇路安。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智巧役一世,往往悲古愚。
  触蛮荣利场,白日事浮虚。
  情流失固有,意骛希本无。
  相与龙断登,独不捷径趋。
  是非遂倒植,大道归糊涂。
  发愤中夜思,犹有未亡书。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扶舆播清淑,何代不毓才。
  森森万壑松,盍厚拱把培。
  蒙养正性存,临教大义开。
  嗟哉古道息,习气少已乖。
  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户庭且得色,斯文何望哉。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人生戒悠悠,早已闇大方。
  卓尔志有立,不坠炎与凉。
  孙弟浃闾里,孝爱充室堂。
  应对动以恪,操存静而庄。
  见善如乘珠,视恶如釜汤。
  毫釐贵明辨,造次宜谨详。
  勿谓居壮年,光阴隙驹忙。
  穷理养夜气,任运为沈翔。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交游重金石,里巷毋泛寻。
  胸中抱明镜,妍丑不相侵。
  热交但以貌,冷交惟其心。
  势利易苟合,道义难力任。
  咏春发真趣,邀月开凡襟。
  夷险只一节,难鸣风雨林。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
  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
  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
  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
  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

和杜老人龙门寺题宝界东柱

招提有宿缘,坐此豁心境。
  风来松寄声,月过竹移影。
  殿依鲤石古,井汲龟泉冷。
  究竟定慧门,如何日三省。

和郭帚斋咏龟泉

鎔出形模造化工,石龟中有冽泉通。
  来从西峡虾蟆碚,静镇南源玛瑙宫。
  润泽一城消众渴,澄波千古照孤忠。
  贪廉名氏俱标榜,无涸无盈道不穷。

和何明府爱莲诗

濂溪题品非轻许,祗爱亭亭臭味同。
  日晚色归霞照里,夜凉香在月明中。
  独惭冬叶留寒翠,却笑春花学醉红。
  天付清姿尝净植,曾闻结社有陶公。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黉舍临溪静最安,朋来俊少共窥斑。
  能知格物如星秤,即是程门第一关。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理非精妙事非粗,一性空明彻万殊。
  白发圣人由稚子,常惺惺处是工夫。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衿佩欢迎师帅来,读书种子赖栽培。
  他年济济云霄路,谁信清朝叹乏才。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浦出西江有此名,道源澄湛自天成。
  屋头松树年多少,曾识濂溪授二程。

和康节三诗·安分

所寓即为乡,萧萧竹护房。
  山中观造化。世上任炎凉。
  鷃莫攀鹏大,凫难比鹤长。
  荣枯从堕地,全不著商量。

和康节三诗·晨起

一日事在寅,晨兴宜自今。
  天澄万古气,人醒半生心。
  残月留僧阁,寒烟度石林。
  营营何所得,白发易相寻。

和康节三诗·听琴

何人不爱琴,难听是真声。
  急雨蓬中过,流泉石底鸣。
  忧时身欲瘦,历处梦犹惊。
  拟续昌黎操,冷冷写此情。

和南涧叔见寄

五年风雨别,家信忆浮沈。
  独隐金仙屋,谁明铁汉心。
  粤邻蛮瘴恶,蜀急客忧深。
  此地无黄犬,朝朝说寄音。

和谭学士见寄

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彷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
  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
  梦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绮。
  人生驹过隙,鹿鹿何时已。
  耽书夜不睡,省事日高起。
  疏苎寒亦燠,硬菜苦犹美。
  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
  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
  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
  谁云筑底邦,亶为通德里。
  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
  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
  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
  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

和题临赋

近南逢剧暑,多病客难禁。
  与物甘同静,何人肯见寻。
  望云生远梦,看月得禅心。
  咫尺西关路,输君杖履临。
  输君杖履临,草径静深深。
  野鸟随晴步,邻钟答晚吟。
  飞沈皆有趣,穷达付无心。
  对月悭於酒,寒泉聊一斟。

人物生平

刘黻从他童年开始,就在家乡雁荡山僧舍读书求学,前后达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学。这时正当蒙古灾金面下,南宋朝这黑暗腐败,妖邪当道,忠良被贬。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台官丁大全诬逐右丞相董槐,刘黻,陈宜中等六人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他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励。她说:“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为国尽忠直谏而获罪,这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亲的话温暖了他的心,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罢免后,刘黻回到了太学。不久,待御史陈垓诬劾程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刘黻面对忠良去位,忧愤不平,再次率领太学同上书理宗皇帝,揭露陈,蔡罪恶,并指出当今是“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为忠良伸张正义。以后,他还在《谏游幸疏》中,思古抚今,以历史经验教训,劝理宗皇帝忧勤治国,不要逸乐丧志。他在《论内降恩泽》中,劝阻皇帝妄加赏赐。甚至还提出了:“天下的事应当与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为是皇帝个人私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啊!”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没有被采纳,相反因为他直接触犯了当时宰相贾似道,遭到了压抑和排挤。

后来,刘黻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刘黻因母亲病故返回乡里持孝。这时国事愈非,继裹,樊失守,元伯颜率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贾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无心抵抗,败退扬州,江上全面溃师,南宋水陆军主力丧失殆尽。贾似道去位并死在贬斥途中,温州人陈宜中为宰相。这时已势如累卵,陈宜中无法挽回败局。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国都临安陷落。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到拥立益王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禹为副元帅。同年五月移帅府至福州。立赵瘴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这危难之秋,刘黻毅然离家奔赴国难,来到福州共谋救国。陈宜中任左丞相,刘黻,陈文龙为参加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师。可是形势急剧恶化,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益王在陈宜中等扶护下渡海逃至广东潮州,刘黻随军到了罗浮(今广东省增城县境内),不幸患病去世,终年六十岁。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见国事已非,为保全名节,携带家人投海为国殉难,可谓全家忠烈!

刘黻著有《谏坡奏牍》,《薇坦制稿》,《经惟纳献》诸书,他航海时随身携带,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刘黻亡故后,他的弟弟应奎裒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遗稿》十卷,现只存传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刘黻的诗文淳泊奋励,寄意深远,深深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思想情感。

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早在太学读书时就伏阙上书抨击权奸,屡遭贬斥压抑;尤其是在国都陷落败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忠勇。他是温州历史上令人敬仰和怀念的人物,现如今,乐清县西联乡左原岭头还有刘黻的衣冠冢。

刘黻的诗(共379首诗)
  • 《题江湖伟观》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 《白石洞》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夜坛星斗近,秋阁洞天寒。泉滴疑传漏,人危怯倚阑。降魔孤剑在,却并御书安。
  • 《拜无垢先生祠》
    中兴遗此老,梦寐亦中原。泣血两朝事,披肝一万言。名方登禁掖,身已谪南源。苦学无寒暑,双趺片石存。
  • 《饱啄》
    饱啄天这分,吾何泣远涂。落身近南粤,结梦屡西湖。雇仆知乡谊,依僧免屋租。新栽窗外竹,照月照同癯。
  • 《避寇》
    戊午九月十,汹汹群寇生。疋枹与赤水,参会童石氓。烹牛饫凶竖,剚人谄妖灵。长驱无龃龉,四境腾沸羹。野庐竞趋察,廛市争奔城。啼号震暮夜,阴气昏冥冥。携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罂。鸡豕头骈阗,肋息惊吞声。宇内同一胞,何事起搀枪。据险

古诗大全

好86网为您提供刘黻简介,刘黻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刘黻古诗大全,刘黻的诗,刘黻作品目录

https://www.hao86.com/shiren_view_9b97a443ac9b97a4/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