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张镇孙    zhāng zhèn sūn 宋代诗人

南海人,字鼎卿,号粤溪。少博学强记。度宗咸淳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出通判婺州,迎养双亲。恭帝德祐元年元兵至,因奉父母归,被幼落职。端宗景炎元年诏起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次年,逐退元兵,复广州,诏褒赏。至冬,元兵复会师攻广州,因力不支,被执而死。文天祥以诗悼之。

本    名
张镇孙
别    称
越溪
字    号
鼎卿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广东番禺
出生时间
1235
去世时间
1278
主要作品
《白云对月》 《和御赐诗》 《水帘洞》 《谢恩诗》 《夜过白云话别》
主要成就
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

人物简介

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小有名气。中状元后,授秘书省正字,进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出为婺州通判。咸淳十年(1274),度宗驾崩,太子即位,仅四岁,是为恭帝。德祐元年(1275)冬,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张镇孙因牵念双亲,弃官回南海奉养父母,遭弹劾被罢官免职。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拥立端宗赵昰即位,张镇孙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奉诏与都统凌震招兵买马,誓图恢复。景炎二年(1277),张镇孙率军收复广州,军心,民心为之大振。但不久,元军又复占广州,张镇孙兵败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闻讯,极为悲愤,挥泪赋诗悼念良久。张镇孙为人正直,对奸相贾似道收买,不屑一顾。张镇孙擅于诗文,殿试时,洋洋七千言,一挥而就。著有《见面亭集》十六卷。

生平大事记

□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大举南下。 □ 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杭州,皇太后与宋恭宗投降。益王继位,是为端宗,航海至福建、广东一带。广州附近的海上溃军重新集结,奉张镇孙为帅,抗击元军。 □ 1276年12月,端宗到达惠州,任命张镇孙为龙图阁侍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 □ 1277年1月,广州城陷,张镇孙被俘。 □ 1277年4月,张镇孙自杀于大庾岭。

历史演绎

少年被誉神童 为民英勇就义

第一回 天赋异秉 年少轻狂

张镇孙的父亲张翔泰,喜欢写诗,喜欢喝酒,著有诗文集《诗》、《易》。话说张镇孙的母亲怀孕的时候,曾经梦见过一轮红红的太阳扑入怀中,邻里之间都在猜测:张家肯定要出一个贵人!张镇孙出生以后,果然天赋异秉,聪明伶俐,加上张家管教有方,张镇孙苦心读书,很快便以博学强记而闻名。他知识渊博,文辞畅达,有“神童”之称。 公元1250年,年仅十五岁的张镇孙参加童子试,名冠诸生,声震乡里。 南宋时期有一个大文豪叫做李昂英,他梦见有人弯弓射江,江水为之干涸。当下占出卦文,以为大魁天下的,当是“张氏子”云云。后来张镇孙果然高中了状元,为志其事,张后来结集成文十六卷,使用《见面亭集》作为书名。此事虽《广州府志》有载,但或是巧合,或是后人之附会。

第二回 屡考不中 发愤图强

张镇孙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他自十五岁参加童子试以后,屡考不中,加上家境困难,各种嘲讽和打击接踵而来。然而这些挫折不但不能消磨他的志气,恰恰相反,更加促使他奋发向上,他利用不得志的二十年时间,攻读群书,研究社会。到南宋咸淳六年,已经三十五岁,步入中年的张镇孙参加乡试。结果,有志者事竟成,中了第五名举人。他抓紧这一年的宝贵时间,日夜潜坐书斋,钻研名家论著和历代兴亡的史迹,把先贤的远见卓识融为己有,运用自如,在论证和文风上独树一帜。

第三回 高中状元 名成才涌

张镇孙三十五岁的时候,赴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市)参加会试、殿试,他在金殿上挥笔疾书,顺利完成了洋洋七千言的政论文《廷对策》,文中针对国家当时的积弊,慷慨陈词,提出“国家以民为命脉”的论点,要朝廷实行“楫上益下”的政策,认为皇帝应该“以仁治天下”。并大胆提出严惩贪官污吏,以平民愤的建议。张镇孙的《廷对策》深得皇帝的喜爱,御笔朱批一甲第一名。 按照宋朝时候的制度,新科状元必须火急成诗,宫女倚机,俟中官催索诗句,立即织成锦绣进呈皇帝,张镇孙向来不太擅长作诗,但那天竟然“运笔如飞”,人们以为是“名成才涌”。

第四回 不畏权贵 被贬官职

那时奸相贾似道当国,对张镇孙大言不惭愧地说,“子乃似道所擢也,省试当状元,惜相遇晚耳。”意思是张镇孙之所以能够当上状元是他大举推荐的结果,所以张镇孙应该答谢他。但张镇孙置之不理,不去答谢,按照宋朝的惯例,状元可以到判局取钱以充使用,但张镇孙只是略为取一些就了事,人们都说他“持正不阿”。但是因为权奸作梗,张只是除秘书监正字,迁校书郎,最后,落得外放任金华通判。这是州、府的佐官,位仅六品而已。不久元兵南侵,百官奔散,张镇孙因为侍奉双亲回广州故里,又被谏官劾其“闻兵逃遁”,被罢了官。

第五回 临危受命 壮烈殉国

元兵一步步逼近,南宋端宗从海路逃往福建,后又辗转到广东。公元1276年12月,广州已被元兵占领,宋军节节败退,形势非常危急,皇帝这才想起了文武双全的状元张镇孙,于是马上传旨召见他,并当即任命他为龙图阁侍制、广东制置使兼略安抚使,是广东地方高层的军事长官。皇帝还亲自赐予佩剑弓箭。 张镇孙临危受命,知难而进,重整队伍,安抚百姓,率领宋军与元兵激战,一举收复了广州,群情激奋,军威大振。元军的粮草也用光了,不得不撤兵退走。 但半年后的冬天,元军又派大将吕师夔、索多猛扑广州,张镇孙率2000余艘战船迎击元兵,激战于靠珠江北岸的江面上,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宋军大败,退守五羊城内,与元兵展开巷战,结果因孤军无援,广州城再度陷落,张镇孙为了不使城内的人民遭受侵害,假意投降,作了元军的战俘,在押往京师的途中,张镇孙英勇就义,自杀于大庾岭红梅花丛中,终年44岁。文天祥获悉张镇孙宁死不屈,为国死节的噩耗,特题诗悼念。 广州有一首童谣里唱道,“河南人见面,广州状元见。”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是xian,意思是出现。这首童谣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古时候广州的珠江两岸为大江所隔,有一位大儒梦见有人弯弓射江,江水为之干涸,他占出卦文,以为大魁天下的,当是“张氏子”云云。有一年江水枯竭,人们可以互相步行在江面上,河南河北人可以很方便地见面,这一年有一位叫张镇孙的广州人果然中了状元,张镇孙不但才高八斗,还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抗战英雄,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张镇孙住的那条街改名“状元坊”,广州还有跟张镇孙有关的状元井,状元墓。

相关遗址

多处遗迹纪念张镇孙

[ 状元坊 ] 繁华的购物街

在人民南路,有一条街叫“状元坊”。历史上状元坊曾以经营镀金首饰、刺绣裙褂、戏服等传统手工艺品著称,这里卖各种装饰品和小玩物,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都有。由于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吸引了广州众多的学生妹来这里购物,有一句顺口溜叫做“逛逛状元坊,撞撞小乳房。” 说起这状元坊,人们以为与状元伦文叙有关,因为在明朝年间,街内有一间“朱义盛”的金银首饰店,它开张挂牌时,那招牌险些挂不上去,而伦文叙一到此,便逢凶化吉,此后,这间“朱义盛”的首饰生意一直很兴旺,后来人们编了一个故事叫“状元坊与朱义盛”。其实,这“状元坊”的街名,在元代已经叫开了,其真正起因,是纪念宋末状元张镇孙。据考证,南宋时张镇孙住的那条街原名叫通泰里。自张镇孙中了状元后,人们在通泰里的街口处建筑起一座富丽堂皇的状元牌坊,于是便把通泰里改名为状元坊。状元牌坊于明朝因战火而毁。这里的状元雕像和状元牌坊都是1949年后重新修建的。

[ 状元井 ] 隐约可听到诵经声

状元井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南市大街状元井(街名)内,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子之内,没有任何公交车可以到达,的士也开不进去,只有靠不停地向当地人问路才能到达,状元井附近还有一座青砖的建筑,据当地人说是一座尼姑庵,隐约可以听到诵经之声。 相传明嘉靖年间,南宋状元张镇孙之曾孙由番禺谢村迁广州河南龙导尾建宅开村,挖掘水井,以示饮水思源,缅怀先祖英烈,激发后世子孙爱国热忱之意。为纪念其先祖,尊张镇孙为开村始祖,井名“状元井”。 日军侵占广州期间,百姓饥寒交迫,岁月艰难,曾有一走投无路者投此井自尽,众街坊遂用水泥封闭之。 1991年,海珠区人民政府二龙街办事处为保存文物,接受众意,斥资重修状元井。

[ 状元墓 ] 明末清初被毁

张镇孙死后安葬于广州北永泰里(今三元里)。状元墓被清兵在围攻广州时所毁。

[ 见面亭 ] 如今不见踪迹

见面亭的传说来源于大儒李昂英的一个梦境,他是星相占卜高手,有一次他梦见有人弯弓射江,江水为之干涸。当下占出卦文,以为大魁天下的,当是“张氏子”云云。消息传开,张镇孙笑对同窗学友说:“安知不是鄙人!”人们不免讥讽他过于自信。后来,江水枯竭,人们可以互相步行在江面上,彼此当然是“企望能辨眉目”。后来张镇孙果然高中了状元,为志其事,张镇孙把自己的作品结集成文十卷,使用《见面亭集》作为书名。 见面亭传建在龙船岗,今海珠区政府大院前边,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看不到任何痕迹了。 清道光年间,诗人谭莹有诗颂之曰:“见面亭存集里诗,宋朝故事复谁知。”

历史悬疑

是投敌的叛徒,还是以身殉国的英雄? 讲述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其凡 张镇孙考上状元后,由于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一度在仕途上很不得意,直到宋景炎元年(1276),端宗被元兵困于广东省海丰县南之甲子门,张镇孙才临危受命,任龙图隔侍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力拒元兵,死而后已。然而,对张氏的历史评价,至今仍褒贬不一。 以《宋史》、《元史》为代表的正统史家,认为张氏在广州之役中投降于元。《宋史·瀛国公纪》说:“张镇孙以城(广州城)降”。 《元史·世祖纪》载:“出兵临之,镇孙乞降。”《哈刺 传》又载:”哈刺 引兵继至,(塔出)谕宋安抚张镇孙、侍郎谭应斗以城降,从。” 其实,只要认真地把它们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元史》实《宋史》之扩写。在《元史》中,一个“乞”字,一个“谕”字,最为关键,它暴露了宋、元两史之载,乃不实之辞。因为既是“乞降”,则无须“谕”始降,所以何“乞”之有!这个矛盾,正说明了《元史》的这一记载并非根据事实而来,宋濂写于《元史》的这两段记载是经不起推敲的。王夫之曾指出“宋濂作史,以元为正,而乱华夷”。这说明在张镇孙的这个问题上,宋濂轻信《宋史》,是非也就更加颠倒了。 张镇孙以身殉国,并非降叛,这是铁的事实。先从他的思想表现上看,明人黄佐在《广州人物传·张镇孙传》中为我们全文保存了张氏廷对时长达八千多字的《对策》。这篇《对策》乃张氏毕生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敢于直斥权势,对当时“豺狼当道”的整个官僚制度,及“政以贿成”,“狱惟货宥”的现象,深恶痛绝。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张氏高中状元后,还拒绝权奸贾似道的拉拢,视功名利禄如敝屣。宋端宗在危难时,有赦令云:“尔学士张镇孙,退居修养,犹能奋义捍贼。” 由此可见,对宋朝之忠心,直到临死前,张镇孙从未动摇过,这正是他后来以身殉国的坚固而可信的思想基础。 此外,有史实也可以证明,张镇孙是以身殉国的。当宋端宗困居海上时,任吏部尚书的陈仲微,在《宋季三朝政要(附录)》中记载了当时宋王朝所发生的大事。在“景炎元年十一月”这个条目内,记有“张镇孙除广东经略使,后死于难”;而在“丁丑(景炎二年)十一月”这个条目中,还记有“唆都元帅弃(潮州)而之惠州,与西省吕师夔军会合攻广州,城陷。张镇孙死之”。陈仲微过去曾因弹劾贾似道而多次被罢官,乃刚毅正直之臣;记载镇孙之事,乃其吏部尚书之职守所当为;而且陈的文章是事后对历史的回顾、总结,所以是比较冷静的,对发生之事是有所审核的,并不是一时道听途说仓促记录,因而是可信的。所以在清万斯同的《宋季忠义录》,阮元的《广州通志》里都乐于肯定张镇孙乃是以身殉国。 据《广州人物传》,文天祥曾作诗哀悼张镇孙;董师谦亦云:“镇孙死难,惜无有表白之者。”这一切说明,张镇孙死于大庾岭后,南宋行朝已承认张镇孙为死难大臣,文天祥也将其作为殉国忠臣看待。后世也有诗云“景家家国变心无二,庾岭魂归性独坚。庙貌千秋崇祀典,芳名留与后人传”。这也正说明了在后人的眼中,张镇孙是一位有功于广州的正直勇敢忠心的“状元郎”。

张镇孙传世之作

张镇孙的《见面亭集》一共十卷,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传下来,在金殿对策时候写下的《廷对集》洋洋洒洒七千言,对仗工整,言之有物。除了《廷对集》以外,张镇孙的作品流传下来的还有两首诗歌,收录进《粤东诗海》(作者:[清]温汝能)。 1、谢恩诗 当守青衣务得贤,草茅何足副详廷。 天人要语垂清问,仁敬陈言上奏篇。 愧乏谋献裨乙览,忽惊姓字首胪传。 乾坤大德知难报,誓秉孤忠铁石坚。 2、水帘洞 岧岧仙境倚层丘,百尺冷冷瀑素流。 春长嫩莎成绣幕,夜留新月作琼钩。 涧边云护千年韭,岩底凉生六月秋。 欲访安期何处觅,药炉丹灶且追游。 历史知识 南宋岭南唯一状元 张镇孙是南宋时期唯一岭南籍的状元。 科举到了宋代,将皇帝钦点的殿试定为常制,凡是中了进士以上的,均有“天子门生”的美誉。中试名额也放宽至二三百人或五六百人,统称进士及第。 两宋三十二年间,共开科考试119次,遂产生状元118个,在这118个状元中,籍贯岭南者,仅张镇孙一人而已。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许琨 实习生 汪莹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皓(除署名外) 广州史记专题由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编写

张镇孙的诗(共13首诗)
  • 《白云对月》
    万山飞翠映瑶空,一抹晴霞淡复浓。何意海风吹不断,归鸦飞带过前峰。
  • 《和御赐诗》
    圣主游心六艺文,先皇成宪自常遵。天人亲屈九重问,岭海同归一视仁。已忝胪传魁众俊,复叨燕衔逮微臣。终身祗佩丁宁训,远到功名愿自珍。
  • 《水帘洞》
    岧峣仙境倚层丘,百尺泠泠瀑素流。春长绿莎成绣幕,夜留新月作琼钩。涧边云护千年韭,岩底凉生六月秋。欲访安期何处觅,药炉丹灶且追游。
  • 《谢恩诗》
    当宁宵衣务得贤,草茅保足副详延。天人要语垂清问,仁敬陈言上奏篇。愧乏谋猷裨乙览,忽惊姓字首胪传。乾坤大德知难地,誓秉孤忠铁石坚。
  • 《夜过白云话别》
    江城话别思依依,天远山青入望微。正好楼头共明月,可堪遥对白云飞。

古诗大全

好86网为您提供张镇孙简介,张镇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张镇孙古诗大全,张镇孙的诗,张镇孙作品目录

https://www.hao86.com/shiren_view_9b93a143ac9b93a1/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