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赵顺孙    zhào shùn sūn 宋代诗人

处州缙云人,字和仲。理宗淳祐十年进士。自秘书郎五迁至侍御史,皆兼讲读。遇灾异,辄援据经传及累朝故实,随时致戒。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尝直言陈政弊而忤贾似道,然颇为度宗所重。后为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知时事不可为而归,忧愤疾笃卒。学者称格斋先生。有《四书纂疏》、《近思录精义》、《中兴名臣言行录》、《格斋集》等。

本    名
赵顺孙
别    称
格阉先生
字    号
和仲格庵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缙云云塘
出生时间
1215年
去世时间
1277年
主要作品
《病笃吟》 《感情吟》 《建回吟》 《染疾吟》 《伤景吟》

人物概况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号格庵,缙云云塘人。出生儒学世家,8岁能诵解九经。宋嘉定十五年(1222)赐童子出身,勤奋苦读三十年,春秋两试皆名列榜首。淳祐十年(1250)进士。初授教授,应召赴试,升秘书省正字兼景献府教授,继晋校书郎,添差婺州通判,后因母丧解任。咸淳元年(1265)任秘书郎兼崇正殿说书,后任监察御史兼说书、右正言左司谏、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兼侍读。刚直不阿,敢诤谏,抨时弊。鉴于宫廷挥霍奢侈,库藏空虚,疏奏多次,请求除弊厉治。荐举、弹劾,均为度宗嘉纳,并比之为富弼、苏轼。曾力陈权臣贾似道弊端,劾黜贾侄。及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报军情,顺孙疾与之辨,忿然出朝,朝中震肃,称之为真御史。五年,以吏部侍郎召迁尚书。次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八年,任同知枢密院事,复上卫国征守御敌之策,遭贾似道拒绝。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归里养病。十年,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代民输税数十万,知时局不可为,不久辞归,忧愤成疾,拒医绝药而卒。著有《奏草》29篇、《四书纂疏》10卷、《近思录》、《精义录》、《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文集》等。

生平事迹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号格庵,学者称格庵先生。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缙云县城云塘人。为北宋开国宰相赵普第11代孙。朱熹再传弟子,淳祐九年(1249)乡试举人第一名,淳祐十年,礼部试第一名,殿试二甲二名,授太平州儒学教授。咸淳元年(1265)秋至四年八月,为秘书郎,担任度宗皇帝的讲课老师(崇政殿说书)。度宗将其比作富弼、苏东坡。因和贾似道不合,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州兼淮浙发运使。五年,以吏部左待郎奉诏进京,升任尚书。六年,升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开始进入执政中枢,升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八年,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缙云郡开国公(正二品)。度宗已决定让他任右丞相,因操劳过度,忧愤成疾。十年,出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不久,因病归,不肯服药而亡,享年63岁。死后安葬于缙云舒洪大蓬。门人私谥“文贞”。《宋史》卷274《宰辅表》、卷47《瀛国公本纪》、卷173、178《食货志》有其事迹。

相关资料

一、赵顺孙的学术成就——光大朱学的功臣、孔子学说的圭臬 1、赵顺孙的学习渊源: 赵顺孙的父亲赵雷,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学生,与理学家真德秀交往很深。因父亲去世,从武夷山返里守孝。三年丧期满,再去武夷山时,而朱熹也去世了,他就跟随朱熹的高足滕璘读书,《宋元学案》有其名。所以,赵顺孙学有渊源。8岁时能诵说《九经》,朝廷赐他童子出身。他不急于求取功名,就象今人追求博士后般,跟随朱熹学派“南湖学派”的杜范读书。杜范曾任过宰相。这些对于赵顺孙的从政理念、学术研究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他与其父在《宋元学案》中都有自已的地位。 2、赵顺孙的著述: 经学的有《四书纂疏》28卷、《麟经注解》(即《春秋》)、《近思录精义》。史学有记录宋孝宗一朝历史的编年体《孝宗系年录》、记录南宋初年大臣事迹的《中兴名臣言行录》。经济有给度宗皇帝讲课以及自己对国事发表建议的奏章类的《格庵奏稿》以及《文集》。 他的著作,可惜留传至今的只有其中的《四书纂疏》和《格庵奏稿》。以及北京大学编纂的《全宋诗》,录其诗7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文》录其文24篇。 《格庵奏稿》又称《格庵奏议》,至明嘉靖间仅留1卷,由曾任信阳知州的乡人郑禧所编,嘉靖十七年(1538),湖广按察司佥事福建莆田郑汝舟作序。清道光间,金山钱熙祚父子根据借月山房汇抄本将其编入《指海》丛刊,张海鹏作跋,俗称道光本。民国廿四年(1935),上海大东书局景印了《指海》本,称民国本。民国五十六年(1967)台湾艺文印书馆景印钱氏道光《指海》刊本。2010年1月,中华古籍网又据《指海》本复印发行。 3、《四书纂疏》 当作于理宗宝祐间(1253-1258),约70万字。要了解赵顺孙的《四书纂疏》,我们先得了解一下什么叫《四书》?宋代大儒朱熹将孔孟学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一体,并一生致力于研究,曾说自己一生心血凝聚在《四书》《章句》、《集注》之中。朱熹学说为核心的理学自南宋开始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官方哲学,《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赵顺孙在《四书纂疏自序》中说朱子的《四书注释》“其意精密,其语简严,浑然犹经”,自己读了数百遍,“茫若汪洋”。因此,他收集朱熹的所有著述,及其学生对《四书注释》的理解的,进行互相参证发明,同时也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名为《纂疏》。 二、赵顺孙的学术贡献 1、求取功名的必读课本。赵顺孙的《四书纂疏》自南宋在乡校刊印以后,很快就普及开来,成为研究朱熹学说的参考书籍,成为学生求取功名的必读课本,各地纷纷印刷发行。所以,元朝的翰林学士义乌黄溍称“今四方学者,既家有其书”。明景泰间刑部侍郎李棠称“格庵赵先生顺孙承考亭之传,文章道德为时宗主,《纂疏》一书衣被后世”。 2、保存了先儒的若干著述,《四书纂疏》成为研究朱熹和他的门人学说的必读书。《四书纂疏》中,旁引了朱熹的嫡传弟子黄榦、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泳、陈埴、潘柄、黄士毅、真德秀、蔡模13人的著述,引用书籍40多种。这些书籍至今大半都已失传,要了解或者研究他们的著作,就得靠《四书纂疏》。 3、研究哲学的重要著作。乾隆皇帝把《四书纂疏》作为“钦定御览”书。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座上客民国时期的大学问家马一浮,将它列为“通治群经必读书”。上海华东师大博导黄珅在《大学纂疏中庸纂疏前言》中称:“赵顺孙的《四书纂疏》包括《大学纂疏》、《中庸纂疏》、《论语纂疏》、《孟子纂疏》四部分),即使在今天,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前人都称他是学大朱学的功臣。……是现存的宋代理学家关于《四书》论说的最为完备的资料汇编。……研究《四书》,《纂疏》无疑是一部必读书。”中国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会员叶政中称《四书纂疏》“被世界研究孔学者奉为圭臬,可见其永久的学术价值。”哲学博士唐明贵《论语学史》一书,专门为《四书纂疏》立了一节(2009年3月版)。台湾《论语概要》一书,在“重要注本”一栏称为《论语》作疏“以赵顺孙《论语纂疏》、金履祥《论语集注考证》为最著”。白寿彝《中国通史》介绍它。《四书纂疏》还成为哲学家冯友兰研究哲学的案头书籍。1981年以后,上海市将《四书纂疏》、《长编纪事本末》、《全唐诗简编》等列为市(部)、校、所重点点校项目。1992年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纂疏·中庸纂疏》。《四书纂疏》被编入“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的《儒藏》。赵顺孙的《四书纂疏》不仅在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具在重要地位。在东亚的地位也非一般,早在1814年,日本就以官方板将它出版发行。 三、赵顺孙《四书纂疏》历代出版发行录 《中庸纂疏》(宋)缙云知县王既济缙云学宫本 《大学纂疏》(宋)缙云知县王既济缙云学宫本 《论语纂疏》(宋)处州知府天台应俊刻本 《孟子纂疏》 (宋)处州知府天台应俊刻本 《四书纂疏》(元)乐清梅溪书院刻本 《四书纂疏》(明)永乐十三年(1415)《四书大全》本 《四书纂疏》26卷 (清)纳兰性德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经解丛书》刻本 《四书纂疏》28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书纂疏》28卷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抄本,第73册。此版本最大价值在于乾隆皇帝“钦定御览”,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 《四书纂疏》26卷 日本文化十三年(1814)江户平坂学问所据《通志堂经解》翻刻本,官方板,13册。 《四书纂疏》26卷 (清)同治十二年(1873)粤东书局重刻《通志堂经解》本 《四书纂疏》26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马一浮《复性书院丛刊》刻本,据《通志堂经解》 《四书纂疏》台北学海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1970)版 《四书纂疏》台北学海出版社民国六十六年(1977)版 《四书纂疏》台北学海出版社民国六十九年(1980)版 《四书纂疏》26卷 台北世界书局民国七十五年(1986)版 《四书纂疏》26卷 台北世界书局民国八十九年景印摛藻堂《四库全书会要》本,列经部第72册 《四书纂疏》28卷 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十五年(1986)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书纂疏》台北汉京文化事业公司景印《通志堂经解本》 《四书纂疏》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国七十五年(1986)本 《四书纂疏》台北新兴书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景印复性书院本 《四书纂疏》台北新兴书局民国六十一年(1972)景印复性书院本 《四书纂疏》台北民国七十七年(1988)《四部会要》本 《四书纂疏》台湾启圣图书公司民国六十二年九月版 《四书纂疏》圣风书院重印通志堂经解本 《四书纂疏》28卷 北京大学2005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儒藏》版,该书编在《儒藏》第112—113册 《四书纂疏》28卷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本 《四书纂疏》26卷国家图书馆2008年12月钟肇鹏编《四书传注会要》本,该书选南宋至清末名家赵顺孙、顾宪成、赵南星、王守仁、刘宗周、毛奇龄、焦循、戴震等著作20种,共11册,《四书纂疏》列第1---3册。 四、赵顺孙的从政理念-----扶危局之将倾,临危受命 赵顺孙所处的时代,可谓内忧外患交织,风雨飘摇,国将不国的时期。北方强大的蒙古帝国虎视眈眈,国内政治腐败,奸臣专权,朝臣离心离德,民不聊生。赵顺孙从政26年,可分为三个阶段:36-50岁为地方官,51-55岁为监察官兼皇帝的讲官,55-58岁为执政官。他的主要政绩体现在第二、三阶段。 1、赵顺孙从政的第二阶段: 赵顺孙从秘书郎升到管理组织人事的副长官吏部左侍郎期间,一直担任度宗皇帝的讲课官。当时度宗26岁,25岁登基以后,孱弱无能,其荒淫甚于先帝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贾似道见度宗比理宗还要昏庸,就更专横跋扈,目无天子,稍不加意,就以辞官相要挟,度宗唯恐他不辞而别,总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着眼泪挽留他。特授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许他三日一朝。后来放宽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度宗总要离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又为他在西湖葛岭建筑了绝精美的住宅。贾似道大肆淫乱,至使朝政昏暗。 这一时期,从他留传至今的30多篇奏章中,可以发现赵顺孙的主要政绩有两个方面:一是诱导皇帝勤政、节俭、体民、用君子、开言路。二是与权臣皇亲国戚不屈不挠的争斗。 在诱导皇帝勤政时,他要求皇帝“弭变於未形者,其国安;遇变而知惧者,其国存;玩变而弗戒者,其国危且亡。”在用人上,建议“远小人,近君子” ,“亲君子昌正气”。他一面极力向皇帝推荐汤汉、李伯玉、汪立信、陈宜中等贤良,一面又极力劝阻皇帝对于皇亲国戚不可滥封滥赏,“特恩不当数出”。他说:官爵是国家的大柄,是用来“砺世磨钝,使天下人赴忠义、立事功,殉节捐躯而不自悔”。古代的帝王对官爵“至重至谨,至靳至啬,不肯视为虚名而轻用”。他又指出现时的弊端,有特除、特转、特补、特赠,“特之一字何其多也”。他告诫皇帝长此以往,“不过数十年,人人皆尊官大爵”,那些捍卫边疆、守卫社稷的将士即使受到奖赏,也一定会说:“彼得之如此其易,则我得之亦不足贵矣。”节俭体民上,他告诫皇帝“今则东南一隅,疆土日蹙,……西土堕甑,嘉渝日急,孤城之外,四顾苍茫,春无以耕,秋无以获,……所入有限,所出无穷,天不能雨、鬼不能输,邦计枵单,莫过於此”。咸淳四年(1268)建宗阳宫,准备拆民房,广道路。他曾两次上奏新宫事,他认为提倡俭德是祭扫天地的根本,又从孝宗、宁宗、理宗祭祀天地都从俭,来劝说度宗 “当崇俭约,免拆民居”度地量址,宁狭毋广;上栋下宇,宁朴毋华”,以固民本。在蒙古大举入侵时,他劝导度宗“当作急务者,修军政、裕民赋、宽民力、改弊政、省冗官、节赐赏,明号令以动人心,信赏罚以壮士气,选师臣以任要害,择郡守以措军饷”,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政事修举,战守可恃”。 二是与权臣皇亲国戚不屈不挠的争斗。咸淳三年(1267),皇帝奉皇太后命准备册封美人杨氏为淑妃。淑妃的级别位同三公,至高无比。可是,杨氏的父亲去世不到半月,按照礼制,杨氏应守孝不可加封。赵顺孙就不畏皇太后、皇帝的权贵,上了《乞缓进封淑妃疏》。在这一《疏》中,他说“礼,君子不夺人之丧,……父子至情,自天子达於庶人,孝无差等”,建议“稍缓降制”。皇太后、皇帝不得不采纳。皇太后侄子谢垕,二品级别,没有差使,整天在京城杭州无恶不作,百姓有苦无处伸。赵顺孙上章弹劾,皇帝因为是亲戚,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赵顺孙接连不断揭发,皇帝只好罢了谢垕的官,京城人士拍手称快。广德知州贾蕃世倚仗叔父权相贾似道的权势,贪财无度,滥用私刑。赵顺孙接二连三弹劾,贾似道虽然老大不高兴,又知道赵顺孙会检举不休,皇帝也奈何不得。结果,贾蕃世被罢了官。四年(1268),谢垕的大哥谢堂和权相贾似道结为儿女亲家,官至枢密都承旨,出狱主宫禁,握兵权干预朝政,权势倾中外。赵顺孙上疏弹劾说“贵戚用事,汉祚中衰,长此不已,祸有不可胜言者。”在度宗卧榻前多次揭发,度宗都没听进去。他就提出谢堂不罢官自己就辞职。度宗再三解释,他弹劾的决心更坚。最后,度宗只好罢了谢堂的官。 2、赵顺孙从政的第三阶段: 赵顺孙进入中央中枢执政的3年中,主要是和贾似道的斗争。咸淳三年1267)11月,忽必烈采纳南宋降将刘整建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于是,忽必列就命阿珠与刘整一起率领重兵进攻襄阳。五年5月,赵顺孙奉诏进京任管理组织人事的副长官吏部左侍郎。这时襄阳已被蒙古包围16个月,而贾似道一直向度宗封锁消息。电影《李慧娘》中,一侍女向皇上透露这一消息,被贾似道一剑剌死,反映的就是这一史实。赵顺孙一进京,就向度宗上《内引第一剳申奏当儆戒节俭听纳疏》,向度宗说明支援襄阳的战略意义。他说:“襄阳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白河、鹿门堡垒相望,真昔人所谓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亟援襄,后将噬脐,祸至无日,可谓寒心”“强敌在边,志不在小。”同时抨击贾似道“人臣知危亡而不言,人主处危亡而不知”,今敌国外患前所未有,而忠臣贤士不象过去那样多。度宗听了很紧张,而贾似道却讽剌说“襄阳不守,何以不可立国!”赵顺孙与贾似道的斗争,其实早在咸淳元年(1265)就开始了。当时国库空虚,实行土地财政,推行经界法,土地兼并严重,鼓励富户买地,甚至强迫穷户出卖土地给富户。又推行推排法,清查民间土地,分毫必计地向民间搜括田税地租。地方政府则动辄虚加贫弱农户的租税,奸弊百出。例如 “公田法”。其办法是:按官品规定占田限额,如果超出限额,在超额的田地中抽出三分之一,由官府收买,作为公田出租,然后收公田租以充军粮。官吏以买田邀功,常将只能收租六、七斗的田虚报为一石,重额官租,强迫农民交纳,这使得农民负担大大加重。同时,有权势的官僚虽有余田,但拒不出卖,地方官为了完成买田数额,就强迫中小地主乃至自耕农卖田。大量贫民破产失业。贾似道又连年滥印纸币,造成货币极度贬值,物价飞涨。导至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力迅速衰微。据《宋史·食货志》,咸淳元年,赵顺孙就上了《农田疏》揭发弊端,提出建议。二年(1266)又上《平籴疏》,揭露救荒弊政。据《神道碑》:三年,上疏抨击贾似道推行的公田、庄官、关子弊端。四年抨击贾似道不能象王旦一样劝阻建造宗阳宫。六年,他推荐汪立信支援襄阳。贾似道不用。在以后的几年中,赵顺孙经常以边防、军饷急务上奏,都遭贾似道压制。赵顺孙进入执政的三年中,咸淳六年,上司有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以及与他一起升任的同级别的陈宗礼。贾似道三日一朝,后来十日一朝,在西湖边的“半闲堂”玩蟋蟀,国家重要文件都得送到他家中审批,当时就有民谚讽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年11月,陈宗礼就退体了。右丞相马廷鸾扼于贾似道无法办事,以养病为由,长期不上班,到咸淳8年索性退休去了。马廷鸾退休,朝廷想召叶梦鼎继任,但叶坚决不干。因此,在这三年中,真正在中枢主持工作的只有赵顺孙一人,但事事皆受制于贾似道。真州樊万《宋丞相格庵赵先生神道碑》称:“公独知省院印,外筹军旅,内总万机,躬亲庶务,无分昼夜,心劳而事冗,人形焦悴”。他见国势日危,而贾似道一心求和,正人君子都与之形同水火,曾赋《感情吟》:“豪杰消磨叹五陵,发冲乌帽气填膺。眼前不是无豪杰,身后何须论废兴。当道有蛇魂已断,渡江无马谶难凭。可怜一片中原地,虎啸龙腾几战争。度宗皇帝决定让赵顺孙任右丞相,但他也累倒了。他深感贾似道继续掌握实权,即使让自己为右相也是无所作为,他发出了感叹:“不见人烟空见花,烟笼寒水月笼沙。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无独有偶的是,再过两三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抒发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叹。 赵顺孙的另一政绩是体贴民情。咸淳4年8月---5年5月在平江(今苏州)任上,建学道书院,鼓励读书。夏季预征冬税,民不聊生。他用薪俸以及部分可支配的公款购粮20万斛,免除百姓预纳。咸淳10年,在在福州任上,用自己的薪俸为老百姓代缴夏秋两税40余万缗。 后人感息说:“士大夫不幸与权奸同伍,才智不能为国所用。大厦将倾,独木焉能支之!”元代翰林学士黄溍为他所作的阡表感叹说:“格庵先生晚年虽然成为国家的执政,但国步已是满地荆棘。范仲淹修京城的建议在庆历时没被采纳,李纲经制两河的建议在建炎间没被采纳,而先生支援襄阳的建议在咸淳间又没被采纳。这是上天要抛弃宋朝了,实在是非人力所可为。”

赵顺孙的诗(共14首诗)
  • 《病笃吟》
    不见人烟空见花,烟笼寒水月笼沙。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
  • 《感情吟》
    豪杰消磨叹五陵,发冲乌帽气填膺。眼前不是无豪杰,身后何须论废兴。当道有蛇魂己断,渡江无马谶难凭。可怜一片中原地,虎啸龙腾几战争。
  • 《建回吟》
    烽火年来报虏尘,每回回首即长颦。明眸皓齿今何在,异服殊音不可亲。几树好花閒白昼,数株残柳不胜春。狂风落尽深红色,水远山长愁杀人。
  • 《染疾吟》
    百年世事不胜悲,大厦原非一木支。慷慨西风泪横臆,此心唯有老天知。
  • 《伤景吟》
    门前不改旧山河,莲渚愁红荡碧波。坠叶飘花难再复,浮云流水竟如何。鱼龙寂寞秋江冷,鸿雁不来风雨多。穷巷悄然车马绝,磬声深戛出烟霞。

古诗大全

好86网为您提供赵顺孙简介,赵顺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赵顺孙古诗大全,赵顺孙的诗,赵顺孙作品目录

https://www.hao86.com/shiren_view_9b8c1743ac9b8c17/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