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古诗>诗词>杜甫>杜甫的诗>元都坛歌寄元逸人>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元都坛歌寄元逸人全诗,杜甫元都坛歌寄元逸人古诗,元都坛歌寄元逸人翻译,元都坛歌寄元逸人译文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杜甫

rényǐndōngmēngfēng
pèihánjǐngcāngjīnglóng
rénjīn
zàiyīnjiémáo
qiántàixuántán
qīngshíchángfēnghán
guīshānzhúliè
wángzhòuxiàyúnfān
zhījūnchéngchángwǎng
zhīcǎolánggānyīngcháng
tiěsuǒgāochuípān
zhìshēnxiāoshuǎng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翻译

【鹤注】道书有玄都,所谓禹封五符,秘以金英之函,检以玄都之印是也。诗盖作于天宝十一载。蔡梦弼曰:玄都坛,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十洲记》: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师氏注】元逸人,隐道士也。【 卢注】 李白与元丹丘游,疑即此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①,已佩含景苍精龙②。故人今居子午谷③,独并阴崖自茅屋④。

(首叙逸人之居。元盖自山东而迁居秦岭者,开首叙明。)

①【朱注】公《同太白访范隐居》诗“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此在鲁郡作也。《昔游》诗“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正指元逸人言。陆放翁谓东蒙乃终南山峰名,引种明逸诗“登遍终南峰,东蒙最孤秀”为证,乃喜新之说,未足信也。②潘鸿曰:《抱朴子》:道术诸经,可以却恶防身者有数于法,如含景、藏形等,不可胜计。又云:诸大符出于老君,其中有青龙符等术,用之可以得仙。此诗“已佩含景苍精龙”,即所谓青龙符耳。《初学记》:后汉公孙瑞《剑铭》:从革庚新,含景吐商。《史记·索隐》:《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神仙传》:壶公云:“吾尝佩含景,驾苍精。”注:“东方苍龙。”《春秋繁露》:“剑之在左,苍龙象也。”③《汉书》: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秦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④《西征赋》:“眺 华岳之阴崖。” 颜师古《汉书注》:“白屋,茅屋也。”

屋前太古玄都坛①,青石漠漠松风寒②。子规夜啼山竹裂③,王母昼下云旗翻④。

(中记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地幽僻矣。子规夜啼,几于裂竹,声悲惨也。王母昼下,有似翻旗,尾动摇也。)

①《列子》:“太古至于今,年数固不可胜纪。”【朱注】《十洲记》:玄洲,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唐六典》:炀帝改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②《神仙传》: 王烈之太行山中,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两畔皆是青石。《述异记》:利州葭萌县玉女房,是大石穴,前有数竹茎,下有青石坛,每因风自扫。梁简文帝诗:“淇水漠漠青苔浮。” 刘绘诗:“松风循路急。” 张华诗:“巢居知风寒。”③《禽经》:鸐,巂周,子规也。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字。注:瓯越间曰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啼必北向。山竹裂,别有三说。 刘云:烧竹爆裂以惊去子规。谢注云:子规啼声如竹裂。伪苏注引窦谊居蜀之津源,子规啼而庭竹裂,出于妄撰。 黄希谓子规夜啼,而山竹为之欲裂,得之。【补注】伪苏注引窦谊游成都,闻子规声一事,本属妄撰。 余阙《峨山记》亦载此事。伪注起于南宋,阙乃元人,恐系误引。后来《万姓通谱》亦援为实事,皆讹以仍讹。④杜修可曰:王母,鸟名,故对子规。《西阳杂俎》云: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又,王椿龄云:其尾五色,长二三丈许,飞则翩翩,正如旗状。《列仙传》:穆王与王母会瑶池,云旗霓裳拥簇,自天而下。《九歌》:“乘回风兮载云旗。”张希良曰:《墨庄漫录》云:宋宣和间,中官陈彦和言尝掌禽苑,四方所贡珍禽,不可弹举。蜀中贡二鸟,状如燕,色绀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开,袅袅如两旗,名曰王母。

知君此计成长往①,芝草琅玕日应长②。铁锁高垂不可攀③,致身福地何萧爽④。

(末称其抱道高栖,超于尘俗。芝草琅玕,仙家之食。铁锁高垂,仙人之居。福地萧爽,逍遥自得也。此章三段,名四句。)

①《史记·留侯传》:“谁为此计者乎?”《北山移文》:“或叹幽人长往。”②《汉武内传》:王母曰:“太上之药,有黄庭芝草、碧海琅玕。”【邵注】仙人能种玉,故云日应长。③【旧注】《道藏经》: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余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焉。《法苑珠林》:终南山大秦岭竹寺,贞观初,采蜜人山行闻钟声,寻而往至焉,寺旁大竹林,可二顷,其人断二竹节以盛蜜,寻路至大秦戍,具告防人。戍主利其大竹,遣人觅取,过小竹谷,达于崖下,有铁锁长三丈许,防人曳锁制之在牢,将上,有二虎踞崖头,向下大呼,其人怖,急返。④《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 阮籍《首阳山赋》:“初萧爽而扬音。”卢元昌曰:是时道教盛行,山人 王元翼纷纷撰妙宝真符。元逸人修真子午谷中,不求人知,自高人一等矣。

申涵光曰:“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二语,大类长吉,见此老无所不有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更多

古诗大全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全诗由好86古诗词网为您提供元都坛歌寄元逸人全诗解释,其中包含元都坛歌寄元逸人拼音,元都坛歌寄元逸人解释,元都坛歌寄元逸人译文等相关内容,延伸阅读还有杜甫所有的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