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耳
别 名:李伯阳、老子、老聃(dān)
国 籍:中国(周朝春秋)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春秋时期楚国苦县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571年(庚寅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71年
职 业:哲学家、史学家
信 仰:道家
主要成就: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性命双修
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品:《道德经》、《老莱子》
尊 号:太上玄元皇帝
庙 号:圣祖
春秋战国其它的人物
更多>- 百里奚
- 白起
- 鲍叔牙
- 扁鹊
- 楚怀王
- 楚威王
- 夏姬
- 骊姬
- 楚庄王
- 夫差
- 范雎
- 范蠡
- 甘茂
- 公子通
- 耿弇
- 盖聂
- 高渐离
- 公孙衍
- 勾践
- 鬼谷子
- 管仲
- 华阳夫人
- 惠文后
- 阖闾
- 后楚怀王
- 黄歇
- 晋文公
- 荆轲
- 孔子
- 乐毅
- 廉颇
- 李牧
- 李冰
- 蔺相如
- 老子
- 吕不韦
- 毛遂
- 芈戎
- 毛嫱
- 冒顿
- 孟子
- 庞涓
- 齐景公
- 秦襄公
- 秦仲
- 秦侯
- 秦非子
- 齐庄公
- 秦孝文王
- 秦武王
- 秦昭襄王
- 秦庄襄王
- 齐襄公
- 秦穆公
- 齐恒公
- 秦孝公
- 屈原
- 齐桓公
- 宋玉
- 司马错
- 宋襄公
- 孙膑
- 孙武
- 苏秦
- 田穰苴
- 田单
- 太子丹
- 田文
- 田忌
- 魏美人
- 魏丑夫
- 魏冉
- 卫宣公
- 文姜
- 魏无忌
- 魏惠王
- 吴起
- 伍子胥
- 宣姜
- 息妫
- 宣太后
- 西施
- 嬴壮
- 燕昭王
- 嬴华
- 义渠王
- 晏婴
- 嬴驷
- 郑袖
- 赵奢
- 庄姜
- 专诸
- 赵括
- 赵胜
- 庄子
- 赵雍
- 张仪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老子相关的历史人物
老子简介
老子思想
老子死因
老子著作
老子神话故事
老子最新文章